English

纪录片要另辟新天地

1998-05-14 来源:光明日报 秦 晴 我有话说

自《周恩来外交风云》、《丰碑》等在电影市场上的成功,人们开始关注这由昔日的冷落中悄然红火起来的纪录片。眼前的红火是偶然还是必然,是水到渠成还是昙花一现?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行纪录片教学的司徒兆敦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

问:今年打入市场的几部纪录片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很多商家也纷纷对此投资拍摄。可否说我国的纪录片已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答:电影院放映纪录片专场在以前从未有过,今年形势看起来的确让人兴奋。但现实却并非这么美好。以前、现在、今后几年里,纪录片都不会有真正红火的势头。除极少数以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题材的优秀纪录片可能会引起人们关注外,大多数的纪录片在当前仍是悄无声息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发行问题解决不了:一个小的纪录片构不成发行,如果加在故事片前,加长单片时间,影院就要消减放映场次,票房会受影响,影院就不会愿意。再有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影院培养的观众就不是纪录片的观众,甚至已成了好莱坞的观众。不要说纪录片,一般国产影片,也难受到欢迎,这都是目前并未解决的问题。不过纪录片要寻找出路,就要进入商业运作,以解决拍摄筹资问题,这也能保证影片水准。纪录片工作者不要被眼前的难处拦住,要为自己争地位,开发出完全不同于现在故事片所占领的、潜在的市场。我觉得纪录片进入商业,让其运作形成良性循环的时候已经到了。

问:纪录片没有电视新闻的时效,没有故事片的艺术和美丽,它的魅力在何处呢?

答:纪录片重视的是真实,追求的是永恒。很多纪录片尽管技术不好,保存不好,但它的价值却很高。它吸引人,是因为真实的生活吸引人。但是捕捉、提炼真实的生活又是最难的,所以纪录片最可贵的也在于它的真实,不带虚假,没有造作。另外,纪录片深度挖掘生活的特点,是普通新闻无法比拟的。纪录片能够受到欢迎,说明老百姓现在的价值观变了,他们发现在纪录片里能获得的东西更多。纪录片的魅力在于客观真实,可常常有片子总有如“啊,多美丽!”之类的词语。创作者憋不住,对观众的能力没有信心,却忽视了做影视要强调看的特点,要运用视觉的优势,让画面说话。不过正因为全是真实的场景,对导演运用画面来表现有高于故事片的要求。我自己有个想法,想从纪录片开始电影教学。

问:有人说中国拍不出好的影片,是因为技术落后。在纪录片中是否有这种问题?

答:技术并不是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内容,还是思想深度。其实在纪录片中也不允许用过多的技术,不然会破坏纪录片的真实感。若要说到技术,则应以摄影为重。纪录片不能摆演,要当场拍下画面。工作者要有敏感,要能预见到将发生的事件。所谓内容和思想深度,是指观众能感受到,能理解的。但是,纪录片还要把真实放在真理之上。电影要尽量表现事物的客观原貌,说明这是什么,而不能抱着阐释的心理,强行抒情议论。一部片子,观众是否都懂,并不重要,而你若什么都说明白了,没有深度,观众可能还不爱看。另外还有认识、解读上的问题,影片中你用的点,用的场景,会不会使观众像你一样产生某种联想,也是不一定的。

问:您为什么要强调纪录片应该开发不同于故事片的电影市场?

答:纪录片截然不同于故事片。如,故事片要讲究人物的塑造,被摄者总围着机器转,而纪录片则往往看重偶然性的转移,机器总围着被摄者转,镜头总在期待意料之外的事情。生活本来就不可知,意外的东西往往会很有意思,会给你带来很多非常丰富、非常令人想看的东西。现在很多在题材上重复的纪录片,为了能求新求异,开始用些故事化的手法,其实只要你的影片涉及到人,就会有人的命运,人的喜怒哀乐进入影片。但在纪录片中,追求故事并不是观众们最终的目的,千万不可编制故事,而观众也自然不可用看故事片的眼光去看纪录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